土壤环境检测如何做好排查工作
一、多久做一次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原则上,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在一年内对工厂进行全面系统的土壤污染隐患调查。新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在列入重点土壤污染监督单位名单后一年内进行。原则上,每2-3年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设施、设备进行一次调查。
环境检测机构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生产情况,优化调整调查频率和范围。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需要在投产后一年内进行补充调查。
土壤和地下水自我监测结果异常的环境检测机构,应及时排查土壤污染隐患。
生态环境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有有毒有害物质渗漏、丢失、扩散等土壤污染风险的,可以要求重点环境检测机构及时调查土壤污染隐患,环境检测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调查。
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程序有哪些?
一般包括:确定调查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实施隐患整改、档案建立和应用等。
(一)确定调查范围。
通过数据收集和人员访谈,确定重点场所、重点设施和设备,即有毒有害物质可能或容易泄漏、丢失和扩大的场所和设施。
(二)现场调查。
土壤污染隐患取决于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和设备(硬件)与管理措施(软件)的结合。对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进行调查,调查土壤污染预防设施和设备的配置和运行情况,建立和实施相关的土壤污染预防管理制度,分析判断是否能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损失、分散,形成隐患调查表。
(三)实施隐患整改。
根据隐患调查表,制定整改计划,对每个隐患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提出计划完成时间。整改计划应包括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升级或管理改进措施。环境检测机构应当按照整改计划对隐患进行整改,产生隐患。
(四)档案的建立和应用。
隐患调查活动结束后,应当建立隐患调查档案,备案备查。隐患调查结果可用于指导环境检测机构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点的布局。
三、土壤污染隐患排查重点?
环境检测机构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查,重点调查:
1.关键场所、关键设施和设备是否具有基本的土壤污染防治功能(如具有腐蚀控制和保护的钢储罐;设施可防止雨水进入或及时有效排放),以及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2.在发生渗漏、流失、扩散的情况下,是否有避免污染物进入土壤的设施,包括一般隔离设施、防渗漏设施(如原料桶用拖板)、防渗隔离系统等。
3.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泄漏或土壤污染的设施或措施是否有效。如泄漏检测设施、定期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应急措施和应急物资储备等。一般来说,隔离设施需要更严格的管理措施,防渗隔离系统需要定期检查防渗性能。